英年已逝:“匈奴悲歌—冠军侯 ! ”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一位少年功勋将军。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
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霍去病和卫青皆是出身卑微,幼年贫困,又同是来历不明的私生子,卫青少时得不到父亲手足关爱,对这个侄儿心有戚戚,加倍爱护。
霍去病姨母卫子夫机缘巧合下当上大汉朝的皇后生下太子刘据,霍去病时来运转因此成为皇亲国戚。少年的霍去病陪皇子们伴读,学习了不少知识。
八百人奔袭,受封“冠军侯”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
霍去病随其舅舅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以外,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大战
六畜不蕃息,嫁妇无颜色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
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不仅如此,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霍去病率部驰入匈奴军中,迅速斩杀叛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忠勇在前,孝义为先
霍去病出征时顺道曾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
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人生巅峰,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
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而此次战役也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霍去病虽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
大军得胜后,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战功显赫,从不追名逐利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即与太尉同)。
同时下令,骠骑将军秩禄(即俸禄)与大将军相同。
卫青和霍去病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霍去病与舅舅卫青的关系亲厚,两人虽然战功显赫,但从不结党,更不养门客。
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而且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为求得好名声去养士呢?
而霍去病也跟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为亲复仇,敢为敢当
元狩五年(前118年),李敢得知卫青对其父李广之死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便刺伤卫青。
漠北大战时,李敢曾随霍去病出战匈奴。
西汉刺杀全军最高统帅本就是灭族死罪,虽被卫青压下,但没过多久(居无何),霍去病为亲舅复仇,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汉武帝此时正宠信霍去病,便包庇霍去病的罪责,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
《汉书》: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当户早死,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广死军时,敢从骠骑将军。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
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为太子尽忠,请三皇子就藩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疏请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诸侯王必须"就国"(即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长安)。
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汉武帝:"(前边一大段省略)我不胜犬马之心,冒死建言,希望陛下命有司,趁盛夏吉日早定皇子之位。希望陛下鉴察。霍去病冒死再拜进奏皇帝陛下。"
三月乙亥日,御史臣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兼尚书令上奏未央宫。
汉武帝下诏道:"下交御史办理。”
从霍去病请立三皇子封王的上疏也可以看出其与卫青维护太子刘据的一致立场。
英年早逝,死因成谜
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霍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也有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诅咒汉军,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病菌的水,而后病倒。
但也有一些专业人士提出,霍去病死于漠北之战两年后,不符合瘟疫的发病时间。
当然两千年前的医疗水平有限,数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足以对霍去病的身体造成不可治愈的伤病。
总而言之,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虚岁)。
陪葬茂陵。
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
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
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的(先进)军事思想
骑兵的建设与使用。
武帝时期,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
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
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
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以战养战的战略思想。
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食于敌(仅此一次),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
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
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问题。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裔武人有关。
名垂千古:
司马迁:"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扬雄:"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班固:"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曹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
赵云:"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
司马贞:"嫖姚继踵,再静边方。"
李惟清:"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李继白:"无敌之将于古能得数人焉,汉则霍去病,三国则赵云、马超,苻秦则邓羌、张蚝。"
少年为国征战,死后传奇百世——霍去病。
页:
[1]